100元附近约会-附近100米200块4个小时,附近学生200元一个小时,一对一空降可约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聚焦西昌

古城年味浓 民俗荟萃闹元宵

2017-02-10 来源:凉山城市新报

  游龙舞狮、夜半偷青、燃灯放焰......

  古城年味浓 民俗荟萃闹元宵

  初春的会理柳枝吐绿、艳阳高照、灯笼高挂,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和浓浓的年味。一年一度的“迎新年·贺新春”系列活动在这座千年名城热闹上演,让古城百姓和外地游客在欢庆、喜悦、祥和的气氛中欢度佳节。2月11日的元宵节,龙狮灯巡游、表演大赛又要在这里开始咯!

  元宵活动多

  会理古城好闹热

  “迎新年·贺新春”系列活动从2016年12月5日启动的“四个好”创建精准扶贫惠民“三下乡”活动开始,持续到2月11日元宵节,由会理县委宣传部牵头,会理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和体育旅游局负责,相关部门指挥、协调活动的开展。其中包括迎元旦文艺晚会、扶贫攻坚专场文艺演出、义务书写春联、新春文艺表演大赛、评春联活动、音舞协会专场晚会、戏曲专场晚会、体育舞蹈专场晚会、民间艺术团专场晚会、东方舞专场晚会、关工委老体协专场晚会、广场电影专场放映、广场灯谜游园晚会、元宵节龙狮灯巡游表演大赛等18项文化活动和“鸿运杯”庆元旦周边县市羽毛球邀请赛、春节环城赛跑、中国象棋比赛、围棋比赛、网球排名对抗赛5项体育活动,各项充满浓浓年味的活动让会理闹热得很。

  这么多的活动,最热闹、群众参与度最高的还要数元宵节的龙狮灯巡游、表演大赛?;疃碧斓拿腔崂硗蛉丝障?,下午5点30分,15支参赛队伍在县石榴文化广场集结,开始了比赛前的巡游表演,古城街道龙腾狮舞、锣鼓喧天。九条长龙昂首摆尾,蜿蜒在历史文化名城;八只雄狮,在舞狮人的带领下,翻转腾挪;彝族长号、嘀脚舞吹跳出了会理的民族特色;腰鼓队、秧歌队、扇子舞队一路走一路舞,从石榴文化广场出发,畅游滨河路、南北大街,并在濯缨桥、城北广场等表演点即兴表演,最后来到体育场一起欢庆元宵。

  巡游途径街道两边的人行道上,挤满了前来观看的群众,在铿锵的锣鼓声中,大家兴高采烈地观赏着表演队伍的精彩演出,并不断为表演者喝彩。县摄影家协会的会员们不断闪动着快门,无数观众也拿着手机、相机、摄影机跟着演出队伍,拍下精彩的瞬间。会理还采取网络直播的方式,让当地群众能及时观看到巡游和表演的同时,也让全国各地的观众一同了解会理民间特有的娱乐形式,歌唱幸福生活,讴歌盛世繁华的元宵活动。

  偷青吃汤圆

  民间习俗也不少

  看完巡游和表演的人们回到家中,元宵节的活动还没有结束。按照会理民间的传统,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,人们还要点起彩灯万盏,出门“偷青”,燃灯放焰,共吃元宵,合家团聚、同庆佳节。

  “偷青”最受年轻人的青睐,人们对“偷青”的期待不亚于对年三十的盼望,等巡游和表演结束后,一群群年轻人便借着皎洁的月光欢天喜地的去偷别人菜地里的青菜、白菜回家煮着吃,寓意新的一年里“清清(青青)白白”做人。当然,偷菜不是关键,年轻人喜欢的更多是伙伴们结伴玩耍的喜悦。

  无论有没有去“偷青”,元宵节晚上吃青菜、白菜和汤圆都是必有的习俗,汤圆有团圆美满之意,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,和睦幸福,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。

  会理民间还有元宵燃灯放焰的传统,并流传着“三十的火、十五的灯”的说法。燃灯在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,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,以前古城里很多人家还要自己扎制花灯,悬挂门头,这些年也慢慢淡化,用买来的成品灯笼代替了自扎的花灯。在城河边、濯缨桥旁、河滨广场上,不少的年轻人和小朋友还将寓意美满幸福的孔明灯点燃,飘向皎洁的夜空。而吃完汤圆和青白菜的孩子们则拿上焰火,在宽阔的地方开心地燃放,将元宵的庆?;疃葡蛴忠桓龈叱?。(记者 彭敏)

  大通门猜灯谜闹元宵

  900份礼品等你来拿

  猜灯谜、吃汤圆、赏月等活动都是正月十五的传统习俗,各类活动的开展使得元宵佳节热闹不已,今年西昌自然也不能少了闹元宵。2月11日,由西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和旅游体育局、西昌市文物管理所等单位主办的“闹元宵 猜灯谜”的活动,将于当天上午10点在大通门举行。

  记者在西昌市文物管理所了解到,现场共有1300余条灯谜等你来揭晓答案。在这些众多的灯谜中,不仅包含了古文诗句和本地原创灯谜,还跟紧时尚步伐加入了网络流行元素,并结合今年春节西昌分会场的特色,新创作了各式各样有意思的灯谜。相信市民们一定能够猜得不亦乐乎。

  除了猜灯谜之外,还配有“摸?!钡雀骼嘤卧盎疃碧焐衔缁褂猩碜藕悍娜嗽谙殖∧竽嗳?、煮汤圆,活动类型丰富多彩。

  在现场,主办单位共设置了900份奖品,主要是各类日用品,参与者根据猜灯谜的个数领取奖品。

  这么多好耍的好吃的,记得来大通门一同闹元宵哟?。钦?孙文婧)

  “打火仪式”打去一年的不如意

  彝族孩子别样的元宵习俗

  元宵将至,在各地张灯结彩过元宵的时候,美姑彝族也准备好了黄豆、腊肉,来一场别样的元宵节。

  与汉族过元宵耍狮子、猜灯谜等不同,彝族是没有元宵节一说的,彝族把春节初一到十五统一称之为“说角”(音译),认为元宵是春节的最后一天,今天过了今年的年就过完了,所以这一天,美姑彝族人会在早晨起来后,把泡好的黄豆推成豆浆,做成“连渣菜”(彝族豆腐),再煮上腊肉,到了晚上,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就着连渣菜汤吃着腊肉,畅想着今年风调雨顺,日子越过越好,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。

  有的地方,过节的前一天,彝族人会组织一个家族中或邻居中未成年的孩子,举行“打火仪式”,彝语称“蒙格”(音译)。“打火仪式”时,每个小孩都拿着装饰了玉米苞叶的竹竿“自制土枪”,点燃一堆火,用“自制土枪”将火打熄,点燃三次打熄三次,寓意着把过去一年的不顺利打掉,小孩来年身体健康、乖巧听话、学业有成,一家人顺顺利利、团团圆圆、和和美美。(杨燕)

编辑:李 龙

主题活动


地方文明网站